top of page

三峽、鶯歌陶瓷、皇后鎮森林親子遊行程

推薦路線:

皇后鎮森林、鶯歌陶瓷老街、鶯歌陶瓷博物館、三鶯桃花源、三鶯龍窯橋

皇后鎮森林:

座落於新北市三峽區竹崙里山區,擁有得天獨厚的青山小溪,土壤肥沃,佔地約六甲,它被清澈如鏡的竹坑溪和群山美境圍繞著。園區內提供法式料理美食、庭園景觀座位區、溪邊座位區、游泳池、露營地等。徜徉在青山綠水之中,怡然自得的休閒度假氣氛油然而生,來到皇后鎮,讓人忍不住想放鬆心情、卸下平日生活的繁雜瑣事。寬敞的園區,放眼四周盡是綠意,除了群山、草地、森林步道、溪流等自然原始景觀,也規劃有游泳池、烘培坊、餐廳、露營區,豐富的景觀和設施吸引不少偶像劇到這裡取景拍攝,包括《敲敲愛上你》、《放羊的星星》,以及2011年上檔的《醉後決定愛上你》,星光閃閃,浪漫百分百。
開放時間:

平日10AM ~ 6PM 周三:公休(暑假及國定假日除外) 星期六:9AM ~ 9PM星期日:9AM ~ 8PM

鶯歌陶瓷老街:

陶瓷藝術,是東方人的文化瑰寶。從中國到日本、台灣,而鶯歌正是台灣的景德鎮,我們的陶都。這條古街道,早在200年前,就因為尖山埔一帶居民,以具有黏性的田土,加上容易取得的柴薪雜草、煤礦資源,還有不斷發展的水路交通,與日據時期的設窯生產,使得鶯歌窯業從此註定為台灣的陶藝文化,帶來恆遠的影響。鶯歌尖山埔街、育英街與重慶街所形成的街廓,不僅成了名符其實的老街,也曾是李登輝擔任總統期間,設定的三大產業商圈之中,最為成功的一個代表。

臺灣景德鎮、陶瓷最佳代言詞 ,非鶯歌莫屬。鶯歌老街不論是街景塑造、路口意象的設計或交通指示系統的再設計,都在在凸顯商圈的特有氣息。 

「點土成金」是鶯歌最大成就,更確定其陶藝領航地位,許多特色風格的陶藝精品店主要集中在陶瓷老街與陶瓷觀光街。另外不可忽略的尖山埔路,是陶瓷發源地,附近仍保留了當時燒煤必用的方型煙囪! 

「鶯歌陶瓷老街(鶯歌老街)」泛指新北市鶯歌區的文化路、尖山埔路與重慶街一帶,為鶯歌區陶業最早的聚集地,陶瓷工藝歷史至今已超過200年。早期窯廠林立,胚土區域臨近尖山,因此,鶯歌地區成為舉國聞名的陶瓷重鎮,更有「台灣景德鎮」的美名。「鶯歌陶瓷老街」正式定名的時間在民國89年(西元2000年),經過新北市政府的輔導規劃,「鶯歌陶瓷老街」原本道路兩旁的老舊陶瓷廠房均改建成營業商店,行經老街,可發現陶瓷餐具專賣店、陶藝家工作室、鶯歌陶瓷老店、陶藝家展售中心、陶藝DIY教室及工廠直營商店等各具特色的「陶」主題店家,店內所陳列商品包括仿古瓷、結晶釉、文趾陶、陶瓷茶具、陶瓷餐具、陶笛等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的陶瓷產品。

鶯歌以出產陶瓷聞名,「鶯歌老街」又稱為陶瓷老街,陶瓷工藝歷史至今已超過200年,是舉國聞名的陶瓷重鎮,更有「台灣景德鎮」的美名。整條街都有著滿滿的陶瓷相關藝品及創作,藝術文化氣息十分濃厚。來到這裡可以漫步老街,觀賞挑選自己中意的陶瓷藝術品,更可以親自體驗捏陶樂趣,而除了玩陶拉坯之外,鶯歌老街和周邊也有許多道地美食。

鶯歌老街上林立各具特色的「陶」主題店家,有陶瓷餐具專賣店、陶藝家工作室、鶯歌陶瓷老店、陶藝家展售中心、陶藝DIY教室及工廠直營商店等,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。 

鶯歌有「台灣景德鎮」的美名,以出產陶瓷聞名,工藝歷史至今已超過200年,也因此「鶯歌老街」又稱為陶瓷老街,整條街都有著滿滿陶瓷相關藝品及創作。來到這裡除了可以漫步老街挖寶,觀賞並挑選自己中意的陶瓷藝術品,更可以親自體驗DIY捏陶樂趣;而除了玩陶拉坯之外,鶯歌老街和周邊也有許多道地美食,如古早味冬瓜茶、肉圓、垃圾麵等等。
曾號稱是台灣的景德鎮,從老舊陶瓷廠房改建成的營業商店,在尖山埔街、育英街與重慶街周邊匯集成一塊充滿陶藝氛圍的街區,成為後來的鶯歌陶瓷老街,仔細看有些屋頂上的方型煙囪可是當時燒煤必用的呢。老街上除了許多價美質佳的陶瓷器及精緻藝術品外,就連當地的商店也很有特色,像以紅磚搭配陶瓷打造的「星巴克」、復古懷舊的老味道「厚道飲食店」等,是許多父母週末帶小孩放風的熱門去處,更別說老街上還有座光點美學館,不少人會戶外逛一逛再遁進館內吹冷氣呢! 

最近新成立的鶯歌老街資訊服務中心,每逢例假日11:00-17:00開放,提供飲水、哺乳室、摺頁索取及志工人員觀光導覽諮詢,未來服務中心也將規劃設置手機充電站、自行車打氣站等設施,對網路資訊較不熟悉的長輩可以在此小憩一會兒,志工人員可以提供切合需求的觀光建議。

鶯歌陶瓷博物館:

【陶博館建館宗旨】 
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,是全國首座陶瓷專業博物館,以臺灣近百年來的陶瓷發展為主體,呈現先民在這塊土地生活的記憶及歷史;致力於整合各項資源,與地方建立良性互動,推動文化觀光建設,充分展現鶯歌產業與在地特色,並激發社會大眾對陶瓷的關懷與興趣;同時亦積極拓展視野,促進國際陶藝文化交流,希望透過持續不斷的努力,建立臺灣陶瓷文化之主體性。 
於2000年開幕的「鶯歌陶瓷博物館」,是全台灣第一座以「陶瓷」為主題的專業博物館,和「鶯歌老街」並列為兩大陶瓷相關文化推廣重鎮。陶博館座落在車水馬龍的文化路上,入口處用了一扇清水模開孔大牆,象徵性隔絕了外界喧囂,也向路人隱約透露館內幽靜氛圍。地下2層、地上3層,展出臺灣200年來的燒窯文化。館內有專業陶藝研習課程、陶藝動手做DIY課程。此外,館區後方還有綠地與裝置藝術,以及夏天開放給孩子玩的戲水池,適合親子同樂。 
【陶博館外觀】 
整體建築形式以清水模、鋼骨架、透明玻璃穿透內外環境,使陶博館的空間產生無限延伸和虛實的變化,呈現質樸的美感。優美的建築為陶瓷展示建構出一座絕佳的舞臺,也為鶯歌建立了一座絕美的地標,來到陶博館,當踏上層層石梯,越過水上橋身,透過大型水牆與水池所創造出的水聲與視覺效果,產生心情的沉澱與情緒的轉換,以純淨的心進入到陶博館。 
【陶博館內】 
進入館內,以清水混凝土、洗石子的牆面、灰色的石材、棕褐色的木頭所組合而成的連續、層次豐富的空間,在樓高三層,地下兩層的建築體中,逍遙於藝術的時光;陶博館建築本身就是一個包容無限可能性的舞臺,展品不是唯一的主角,觀眾也是空間的主角。有專為4-10歲兒童設計的「兒童體驗室」及提供業餘陶藝愛好者研究、創作與交流的「陶藝研習室」,提供民眾與土更親密的觸感體驗。每2個月設計不同主題,讓民眾每次來都有不同體驗。 
【陶瓷藝術園區】 
當遊客穿過入園隧道來到陶瓷藝術園區,更會發現陶藝是如此的親切,自然而然地在生活周遭的每個角落。陶博館並不是只有展覽,遊客可以更親近他,感受陶就在生活我們的四周。 
  位在陶博館後方,以表現陶瓷多元風貌的陶瓷藝術園區,主題緊扣「陶與土」、「陶與火」、「陶與水」、「陶與光」、「陶與風」、「陶與綠」、「陶與人」,也規劃了示範區,目前假日安排腳踢轆爐拉坯師傅展現精湛的技法,由於現今因為被電動拉坯取代,在臺灣已經很難看到了,對民眾來說也會是相當難得的體驗。陶瓷藝術園區除了提供藝術創作戶外展覽環境外,也納入更多的泥土、水及綠意,展現人為創作與自然的平衡關係,以無鑿斧痕跡的安排,將陶的萬種幻化風情融合於自然的環境之中,邀請人們在怡然悠遊中體驗陶瓷的無限可能。 
另外,於夏季(6-10月)開放的戲水區及沙坑區同樣受到大家的喜愛;小朋友不僅可以盡情在園區內玩耍,在炎炎夏日時,小朋友可以在戲水區享受清涼,也可以在玩沙區發揮創意,塑造屬於自己的大城堡。玩餓了,還有香味四溢的窯烤麵包及窯烤披薩;陶博館的麵包窯及披薩窯結合了耐火磚、保溫磚砌成的內部,並使用鶯歌的傳統四角窯結構,讓磚更快吸熱、加溫,不僅省時還能減少耗材情形,對目前已不復見的四角窯做了很好的活化運用。利用窯爐烘烤的麵皮表面香脆、並保留內部水分,且香味四溢,是一般電烤箱無法比的,烘焙出來的食物更帶著淡淡的木柴香。 
新北市立鶯歌陶瓷博物館可是近期相當有人氣的室內景點,凡新北市民持身分證明便可免費進場,天氣這麼炎熱能免費進去吹冷氣還能長知識呦。作為全國首座陶瓷專業博物館,除了常態的陶藝展品外,不定期舉辦的特展更是深富特色,例如最近正在展出的陶藝雙年展,有別以往將主題設計為「施工中」畫面,讓民眾體驗要經過怎樣複雜的過程才能成就一場美好的展覽。除了館內藝展外,戶外的陶瓷藝術園區每到夏季6到10月間開放水廣場戲水區,可以帶著孩子來這裡盡情玩沙玩水。 
館內貼心設置有無障礙洗手間、專用電梯及專用坡道,家中有長輩或行動不便者也能放心在館內輕鬆觀展。
票價:
新臺幣80元/人 (體驗活動除外)。具免票身分者,並出示足供辨認之相關證明文件者免費入場,特殊狀況以館方公告為主。
開放時間:
週一~週五09:30~17:00、週六,週日及國定假日09:30~18:00;【公休日】 每月第一個星期一(若適逢國定假日照常開放,隔日休館)、農曆除夕、年初一、政府公告之天然災害停止上班日,其他必要之休館日將另行公告。

三鶯桃花源:

位於新北市鶯歌的陶瓷博物館對面的「三鶯桃花源」,這裡佔地超大有32公頃之多,除了有大片的景觀綠地草皮以外,還有結合在地特色的大型陶瓷公共藝術作品,以及美麗的「鶯歌龍窯橋」,所以之前愛伯特就有來到這邊欣賞美景以及拍照,但照片還沒整理好文章都還沒寫好時,就看到新聞說鶯歌區公所為了吸引準新人前往三鶯桃花源拍照,特地規劃在三鶯藝術村旁邊,利用高達1200支七種顏色的風車打造出「風車彩虹」,來營造幸福的氣氛,而如果能夠吸引大家目光的話,後續還會改變不同的圖案(熊貓、貓頭鷹等等)來增加新鮮感。

三鶯龍窯橋:

龍窯橋身長大約85公尺,以「風乘雲,龍吐珠,光成影,陸相連」的設計概念建造,使用鋼骨結構、木作裝修,進入龍窯橋內,可以看見鶯歌的陶瓷歷史,由橋頭向橋尾一筆一畫,在木作的橋身上記錄下來,走過這座橋,就像經歷了一次鶯歌的陶瓷歷史,也因此走進橋內的人常常會不時停下來四處看看。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特別的是,整座龍窯橋連帶周邊環境都呼應了鶯歌的陶瓷文化,左岸空間是由三鶯之心的公共藝術空間發展出的1804廣場,可以看到像是出自巨人之手的手拉坯,大大的瓷盤、湯匙霸氣擱置在草地上,還有以復古磚材製作的陶瓷大甕,如一個戶外博物館般,吸引來往人潮的視線;而右岸則是未來廣場,主軸圍繞在鶯歌現代陶瓷風格,一出橋,就可以看見一顆以不鏽鋼材質製作的龍珠,可以反射廣場景象,晚上時,四個置於草地的照明燈圍繞著龍珠再由龍珠反射它們的光芒,非常璀璨耀眼!               
再來就是龍窯橋本身啦!它以陶瓷文化中的龍窯為橋身的造型設計發想,龍窯其實就是一種半連續式的陶瓷燒成窯,如果有人去看一下龍窯的照片的話,就會發現這個龍窯橋幾乎是龍窯本人啊!    
龍窯橋的橋體是「祥龍獻瑞」的龍身,白天看的時候是紅白色調,一隻紅色小龍在橋頭遊戲,到了晚上,光雕秀開幕,橋內、外各放異采,閃爍在鶯歌溪口上的橋非常漂亮,多變的光影於星空中爭艷,而橋內則相當迷幻絢麗,再加上橋內的鶯歌陶瓷文化歷史紀載,像是走進了一個神祕的時光隧道,好奇走出橋後是什麼樣的世界,但其實就一樣是現實世界啦~

圖文來源:
新北市觀光旅遊網:https://tour.ntpc.gov.tw/
皇后鎮森林:http://www.queen-village.com/index.html
鶯歌陶博館官網:https://www.ceramics.ntpc.gov.tw/
愛伯特吃喝完樂全紀錄:https://www.alberthsieh.com
新北水漾:http://water.ntpc.gov.tw

bottom of page